通过对市场上几款主流机型的不完全统计,按不含塔筒的中标价来看,5兆瓦机组的最低中标价从2024年的1157元/千瓦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700元/千瓦左右;5兆瓦—6.25兆瓦机组的最低中标价从2024年的1135元/千瓦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00元/千瓦左右;市场占有率最高的6.25兆瓦—7.15兆瓦机组,2024年的最低中标价为960元/千瓦,且多次出现千元低价,而今年上半年的最低中标价达到了1439元/千瓦;7.15兆瓦—7.7兆瓦机组的最低中标价从2024年的1000元/千瓦上涨至今年上半年的1350元/千瓦以上。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各机型的中标价格已经全部高于其最低成本价,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2024年10月16日,在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中国中车、中船海装、联合动力、华锐风电、兴蓝风电等12家风电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9%)代表自愿签署《自律公约》,核心条款直击痛点: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对竞争对手恶意诋毁、合同条款明显有失公平等问题。若有风电企业无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可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据介绍,风电行业自律机制严格遵循“依法合规、公平竞争、自我约束、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成本价格的确定,并非设定统一的价格底线,而是基于产业技术最先进水平和包括产量、直接原材料和人工在内的市场情况,不考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等间接成本,科学测算各型号风电机组的最低合理成本,并进行动态调整。这套成本测算体系经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作为判断企业投标行为合规性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种基于法律法规基础上的自律机制,实质上是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为“反内卷”行动提供了相关依据。
风电开发龙头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改变招标规则,重构价值评估体系,成为关键突破。2024年11月22日,国家电投在840万千瓦(包括720万千瓦采购容量及120万千瓦储备容量)集采中摒弃了最低价基准模式,改用有效报价算术平均值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根据新规则,当企业报价低于或等于评标基准价时得满分;高于基准价5%以内(含5%)的,每高1%扣0.4分;高于5%以上的部分,每高1%扣0.8分。这意味着最低报价者不再自动获得明显优势,价格竞争的边际效益大大降低。最终结果验证了新规则的效果:720万千瓦采购容量的30个标段的风电机组平均报价达到2092元/千瓦,平均最低报价为1882.5元/千瓦,平均最高报价为2334.5元/千瓦,较此前行业平均水平显著回升。
建立科学的质量与可靠性评价体系,是推动行业从低水平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机组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行业正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评估框架。鉴衡认证等认证机构通过成立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REETC),联合行业力量,助力行业完善标准规范,设计优化和材料升级,推动企业加强产品测试验证,促进技术成熟、可靠机型规模化应用,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带动全产业链技术水平实现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