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向电工钢方面,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产量约为106.61万吨,占比67.43%,同比增长15.91%;一般取向电工钢产量约为51.50万吨,占比32.57%,同比增长20.29%。在25家生产企业中,产量最大的5家企业分别是宝钢股份、首钢智新、湖南宏旺、普天铁心和重庆望变;产量增幅前5家企业分别是江西盈嘉、清远泉润、普天铁心、福建奥克兰和山西利国。涟钢电磁于6月份试投产,首次进入取向电工钢生产市场;同时,无锡华精退出电工钢市场,山东硅钢于2024年下半年停产。
在无取向电工钢方面,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为245.00万吨,占比为34.19%,同比增长24.11%,其中新能源汽车电工钢产量为66.53万吨,同比增长26.50%;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约为471.61万吨,占比为65.81%,同比增长4.57%。在26家生产企业中,产量最大的5家企业分别是宝钢股份、首钢智新、毅马集团、沙钢和鞍钢股份;产量增幅前5家企业分别是包钢股份、广东威恳、四川瑞致、首钢智新和江西炬煌。中普电磁、湖南金磁、宁波成田3家企业投产;本钢股份、霸州辰钢、天津辰泰3家企业在2024年下半年停产;津西金兰主要从事来料代加工业务。
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工钢出口整体呈增长态势,主要受益于全球推行能效升级。欧美国家新能效推行力度较大,分别推出欧盟新标准Tier2和美国新标准DOE-2029。其中,根据美国能源部推行的DOE新标准,原则上要求所有在美国新入网的变压器必须满足新标准,促使北美市场需求增加、订单较多。一些国家电工钢的制造能力有限,我国部分牌号取向电工钢出口因此受益。印度对电工钢需求增速较快,受能源建设和BIS(印度标准局)证书影响,印度从国外进口电工钢数量呈增长趋势。近年来,中东地区不断加码绿色、低碳、能效,该地区对数据中心的推动和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使该地区对变压器和取向电工钢需求持续增长。
2025年上半年,我国取向电工钢生产稳步增长,20多家企业不同幅度增产。从竞争格局看,销售市场继续延续“龙头引领、梯队共进”的良性格局。在总量方面,前5家企业合计占比为67%,呈现出“集中度高、协同有序”的特点。其中,宝钢股份产量稳居首位,市场份额超过1/3,尤其在高端应用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首钢智新产量稳定增长,与宝钢共同占据了高磁感产品约70%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也呈现“活力迸发、特色成长”的态势:作为新进入电工钢行业的民企代表,湖南宏旺近年来发展迅猛,上半年产量突破10万吨,并实现100%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生产;普天铁心通过“自产或代加工模式+创新出口”在全球布局,产销量大幅提升,轻资产模式成效显著。
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市场“内卷”正在净化,一是新能源发电“430抢装”带来了一波升压变压器的集中需求动力,下半年新能源发电需求量增减值得关切;二是上半年国内数据中心建设不如预期,可能与GPU进口受限有一定的关系,以及市场对数据中心投资热情降低有关;三是轨道交通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等方面影响,投资力度有限,很难达到预期投资带来的需求;四是变压器和材料向北美、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出口数量较多,众多变压器企业上半年生产经营较好,特别是主变压器市场形势稳中向好。
无取向电工钢上半年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市场变动较为频繁,包括本钢在内多条产线停产,同时也有中普电磁等数个新项目实现量产运行,接近六成企业不同幅度增产。从竞争格局来看,宝钢股份凭借其宝山、青山、东山三大基地稳居行业首位,形成“一超多强”格局。首钢智新、毅马集团、沙钢、鞍钢等紧随其后,前5家企业产量合计占比超66%。从产品结构来看,中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仍占主导,上半年占比超六成,但已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市场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电工钢需求拉动影响较大,宝钢股份、首钢智新、新钢新材3家企业占据国内接近75%的市场份额。据观察,2025年上半年无取向电工钢市场需求有限,多数贸易商或应用端在采购时采用小批量、多批次的订货模式。有些贸易商受半年低价行情影响,适度备货。7月—8月份电工钢价格有所反弹。新能源板块受终端下游降价影响,车厂对供应链降价诉求加大,给电工钢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上半年,国家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力度持续加大,1月—5月份电网工程累计投资达2040亿元,同比增长20%。随着下半年特高压项目加速推进,以及配网、储能等领域持续发展,电网行业招标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作为高端变压器的关键材料,下游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旺盛。取向电工钢和铁基非晶材料在变压器应用上都是十分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判断,我国电力行业在2030年前将保持增速发展,然后逐步减缓,最终在2045年左右达到发电量峰值或达到供需平衡。
下半年,随着贸易环境持续改善,特高压输电、配电网升级改造以及新能源变压器、电动汽车、家电等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这将为电工钢带来稳定的需求支撑,预计下半年高端电工钢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此外,在民营企业产能有序释放以及进口替代进程加快的双重作用下,一般取向电工钢价格有望回归合理区间。整体来看,我国电工钢行业呈现出“高端稳健、多元共荣”的发展态势。龙头企业在高端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民营企业则在细分规格领域加速成长,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成本优势,逐步扩大市场销量。双方有望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我国电工钢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电工钢盈利水平可能会趋于稳定或回归合理区间。2026年,随着新产能逐步释放,电工钢供应端竞争会更加激烈,优胜劣汰已是必然。部分制造实力较弱的企业需实施设备升级改造或退出市场,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还会加入进来,或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无取向电工钢市场价格近年来持续下滑或上下波动,导致部分企业已经退出,产能结构不断优化。随着高端或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生产规模扩张,将逐步形成高端和中低端供需相对平衡的市场结构,价格将逐步回归、上调或稳定。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开工建设为电工钢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其中以墨脱电站为核心,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70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的规模。如此庞大的工程,对高端电工钢的需求极为可观,尤其是对高牌号、高性能的电工钢需求。这些材料将广泛应用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和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等关键部件。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不仅为电工钢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将促使电工钢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工程对高性能材料的要求。据估算,该工程发电机的定子铁芯(也作铁心)将采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50W250或50W230等牌号,需求量可达6万吨~7万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对23QG80、27QG85等牌号取向电工钢需求量达56000吨~70000吨;阳极饱和电抗器用极薄电工钢(0.08mm)铁芯需求也将达到250吨~300吨(不含其他材料及延伸用软磁材料)。
总体来讲,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工钢行业仍将面临产能扩张的挑战,同时面临新市场、新领域、新发展将带来诸多需求的机遇。电工钢产品将向着规格更薄,即高强、高频、高速、高转矩方向发展,其中复合带材(非晶、硅钢)、自黏结、混合铁芯等新产品将会大量应用或渗透。随着装备和技术提升,创新进步同质化将全面出现,电工钢企业在消费区域布局,就近生产营销的优势会更大。新的电工钢竞争格局将形成,通过优胜劣汰,减少低端存量,增加高端增量,一些经济及技术实力弱的电工钢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或被淘汰。电工钢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回归自然,将是必然趋势。面向“一带一路”和全球市场,“减少低端产能存量、增加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将有利于电工钢产业可持续发展。